卫生间旁坐满食客 “两室一厅”餐馆便民还是扰民

时间: 2023-11-15 06:10:25
作者: 保健品类

  蜗藏在街头巷尾、驻扎在居民小区、倚靠在高校周边的许多由一间间两室一厅居室改造成的小餐馆正日益盛行且庞大。

  餐馆虽然“寄人篱下”,却业绩不俗颇有诱人处。生意红火,食客盈门,每当夜幕降临,家家餐馆座无虚席。说实在话,就是我们这些老记也常不能自已,三番五次光顾为其“捧场”。许多人说,在两室一厅用餐,方便实惠,既能吃到对胃口的饭菜,又无须花太多的钱。

  然而,看似便利的背后却涌动着污垢。大凡两室一厅餐馆,没有起码的防疫消毒设备,食品安全缺乏保障。油烟呛人,空气污浊,垃圾满地,废水横流,是其最直接的写照。由于卫生环境差,加之多无营业证照,存在安全风险隐患不说,还干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对此,老百姓怨声载道,居委会无可奈何,而相关职能部门也因屡治屡不见效而左右为难。

  两室一厅餐馆人缘广,生意火,问题多。据不完全统计,仅南昌市区,两室一厅餐馆就有近3000家,要想让其一夜之间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显然是不现实的。政府的职能部门能不能加大管理力度,出台有关政策,规范引导此类餐馆,让其“师出有名”?两室一厅餐馆的经营者能不能洁身自爱,合法经营,在谋取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人利益?近期,本报派出数路记者,深入“两室一厅”明察暗访,倾听各方意见和看法,与相关职能部门探讨对策,旨在趋利避害,让两室一厅餐馆能在便民利民的地方多些再多些,扰民损民的事情少些再少些!

  提起“两室一厅”餐馆,人们首先想到南昌铁路五村到八村,因为这里是南昌“两室一厅”餐馆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7月下旬,连续两天晚上9点半至11点,记者一行对南昌铁路五村到八村路段居民住宅区内的“两室一厅”餐馆进行了调查,并重点暗访了“魏妈妈餐馆”。

  穿过昏暗幽长的铁路隧道,到达铁路八村的居民区。隧道口对面的居民楼底层开着好几家餐馆。餐馆外的道路上摆满了桌子和塑料凳,满地都丢有一团团的餐纸和吃剩的食物。在铁路五村,也大大小小地分布着好几家“两室一厅”。我们到达时,外面十几张桌子几乎座无虚席。晚上10点半后,前来吃夜宵的人更多。进入“魏妈妈餐馆”店内,一股刺鼻的油烟味扑面而来。这家餐馆主要由一室一厅和一个小厨房组成,而在几平方米的厨房内有一个小门,里面就是厕所。门右侧狭长的桌子上一个个不锈钢的托盘中摆着菜肴,菜肴上无任何的遮盖物,时不时的还有蚊蝇在飞。杂物堆得比较乱,“消毒柜”实为一个两层的旧碗橱,碗碟的清洁在两个大脸盘里进行,没有消毒程序。厨房一面墙上挂着用塑料袋装的香肠已发霉长毛。记者也没看见店内挂有卫生许可证、工商执照等相关的证照。

  记者注意到,从铁路五村至铁路八村一段100多米的路上,就有7家用居民房改造的“两室一厅”小餐馆,其中5家都在晚上将桌椅搬到人行道上营业。而这7家“两室一厅”小餐馆当中,只有一家按规定悬挂了工商执照。就记者前往调查的两天情况去看,这几家小餐馆的生意一般从下午五六点开始,一直做到深夜,有的则营业到第二天凌晨。

  南昌市的沿江路也是“两室一厅”餐馆集中的路段。连日来,记者多次对此处进行暗访。

  一天晚9时,记者走进沿江路上一家较有名气的“两室一厅”餐馆,仔细打量,发现这家“两室一厅”餐馆并不单单由一个“两室一厅”组成,确切来说,该餐馆由两个“两室一厅”组成。店内虽然“素面朝天”没什么装修,但看上去有一定的规模。据餐馆一位服务员介绍,这家餐馆于一年多前开业,最早的时候只有前面临街店面的一套“两室一厅”,后来随着生意做大,老板又花高价租了隔壁的这套“两室一厅”,将两个“两室一厅”打通后,便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乘着还没上菜的空闲,记者在该餐馆内转了几圈,发现这家已有一定规模的“两室一厅”餐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作为餐饮单位,这家餐馆并没有一些基本的设备,例如最关键的消防设施。整个餐馆共用的一间卫生间也是由原住房的卫生间改造而成,里面的一些设备已年久失修,一些洗漱用具凌乱地堆放在一个角落里。卫生间的坐便器内积满了污秽无法排出,发出阵阵臭味。而在卫生间的两边的隔壁房间,则坐满了许多大吃大喝、高声论谈的顾客。卫生间顶上的天花板也已是残破不全,抬头一看,上面堆满了杂物,透过此还可看到隔壁的房间。

  记者又转身来到隔壁像是储藏室的房间,地板上横七竖八地堆放着10几袋面粉及其他物品。在餐馆左面加盖的小屋里,几个厨师正忙得不亦“热”乎,地上污水、菜叶一片狼籍。记者在此看到,该厨房竖起的烟囱大约有2米多高,而竖起的烟囱笔直地“冲”向该楼楼上的住户,离二楼住户的窗户仅有1米左右。餐馆右边的一个小角落,已被开辟出来了作为“洗碗处”,几个服务员清洗碗筷时,只是将所有的餐具用洗洁精清洗了一遍了事,记者并没看到他们有什么消毒措施。

  点菜时,记者还发现,该餐馆并没提供给顾客的明码标价菜单,服务员只是将菜名报给顾客,且未告之顾客各种菜的价格。记者询问,这种不明码标价行为是不是合理,一位服务员解释,他们餐馆向来如此,因为菜目经常变化,打印菜单就很不便。记者在该服务员的极力推荐下,点了一个“卤水白鱼”。大约20分钟后,服务员端上了这道菜,记者看到该菜用一“脸盆”装上十分吃惊,询问该菜的价格才知要62元。

  晚上8时许,记者走进位于孺子路后面的鸭子巷探访“两室一厅”餐馆,发现餐馆空调外机的滚滚热浪袭击着小巷,使整条巷子变得热气腾腾,过路行人均是来去匆匆,不时听到有人喊:“真热啊!”。为了适应“市场之间的竞争”的需要,每家餐馆均安排两、三人站立于门口招揽顾客。记者选择其中一家生意颇旺的“鸭子塘两室一厅”餐馆入坐。

  进入厅堂,记者未发现任何执照,四五十平方米的房屋简单地分成了两间小包厢和大厅。点菜时,记者要求老板娘介绍几个特色菜,老板娘一下报出六七个价格为15—25元的菜,最后特意问要不要野生青蛙,20元一盘,现场宰杀,许多人吃。

  在炒菜的间隙,记者以洗手为由走进了在屋外简易搭建的厨房,厨房内阴暗潮湿,墙面和房顶已被熏得面目全非,地面潮湿粘乎,惟一一根电线上挤满了苍蝇和蚊虫,黑乎乎一团。切好的菜用塑料篮子装好放于桌子上,没有遮盖物,挥汗如雨的厨师一边擦汗一边随手配菜、炒菜,锅勺碰撞发出叮呤当啷的响声。收拾的碗筷并没有及时清洗,丢于路边的水盆里。中午的剩菜没有清理,散发出阵阵馊味。

  两个包厢都满客,大厅内除记者一行外另有两桌客人正在就餐,年轻男女食客的就餐方式并不文雅,几位小伙打了赤膊、架起脚高谈阔论,瓜子壳、残菜骨头随地乱扔,餐巾纸“遍地开花”。两小孩在餐厅内挥舞玩具刀剑,不时进出,偶尔打在顾客身上,遭到老板娘斥骂后大声哭闹。在记者就餐的一个小时内,接连三只小飞虫扑落菜中,老板娘则向记者解释:“没关系的,拿筷子夹掉就可以了,夏天本来就虫多,我们这里还算好的。”

  结帐时,记者问服务生索要发票,被对方告知发票已用完,只能以收据代替。但最后记者拿到了一张只填了餐金的收据,老板娘很干脆的说店内没有公章。

  日前,记者来到马家池巷“艳艳二室一厅”,据说这是新开不久的便民小餐馆。厨房和一间餐厅连在一起,另一间餐厅则在小巷对面隔街相望。记者靠近这家“二室一厅”的家属住宅区看到,院子南面的墙上有一个崭新的烟囱出口从外面穿进来,而外套筒正好是“艳艳二室一厅”的厨房。当时是傍晚6时许,不断有油烟排出,大量浓烟直往居民家里钻。楼上一户姓王的住户说,他家的门窗阳台紧闭,衣服不敢拿出来晒。

  记者察看了厨房,里面菜肴倒摆放有序,但面积狭窄,一些外卖的泡沫饭盒和杂物也和食物原料摆放在一起。记者闻了闻一盘敞开放置的熟猪肉,有一股臭味。两间“隔街相望”的餐厅只有10套桌椅,地面上纸巾、筷子、随处可见。一台庞大的服装干洗机就占据了餐厅一角。里面虽然有几台电扇在运转,但还是热得难受。(本报记者沈勇跃)

  南昌大学南区右侧有条不起眼的永人村巷。因毗邻南大,有许多固定的学生客源,因此这里的两室一厅餐馆生意也十分的兴旺。

  刚走进巷子,给人第一个感觉就是很脏乱。在这狭窄深长的巷子两侧半数以上的民房都被二室一厅占领着,记者数了数,大概有近三十家之多。虽然规模档次各有不同,但门前的脏乱是一致的,污水、垃圾、菜头随地可见,苍蝇、蚊子自然有了肆虐的空间,各家门前装满食客剩饭剩菜的大桶子在经过烈日一天的烘烤后,也不失时机地散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恶臭味。

  记者选择了一家小店走了进去后,大约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并催一个大约十四五岁的小女孩负责给我们点菜。

  点的菜陆陆续续上齐了,可当我们正准备动筷子时,无意中发现,这位负责给我们上菜的小姑娘,将那乌黑的拇指勾进了正准备上桌的青菜盘子里,放下后盆子上留下了一道污痕,但她显然并未察觉到我们表情的异样,转身又忙着收拾邻桌的剩菜去了,真是个“勤快”的姑娘!而我们的食欲是彻底没了,闷着头扒了几口饭和菜,然后逃也似地离开了这个小店。

  大江网讯[信息日报]实习生江云花、记者李薇报道:为了有效预防夏秋季食物中毒的发生,江西省卫生厅组织全省卫生监督机构从8日至26日对餐饮单位和集体供餐单位(包括学生食堂)开展一次食品卫生大检查,严重不合格单位将吊销其卫生许可证,并进行社会公示。

  据了解,此次卫生大检查,该省调动了万余名监督人员,重点检查预防食物中毒的控制措施及有明确的目的性地督促餐饮单位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检查将全面落实预防食物中毒责任制,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卫生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严格执行食物中毒报告制度。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对检查中发现的卫生安全隐患,将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对整改情况做复核验收,对出现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单位将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对造成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的餐饮加工公司将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般的两室一厅餐馆大多由家中的几个成员共同操持。记者正常采访的魏妈妈餐馆就是这样,“从业人员”主要是家庭成员。

  在魏妈妈餐馆用餐过程中,记者与在店里干活高姓俩姐弟搭讪几句便混熟了。从谈话中得知,这家店由他们的父母及姑姑共同打理,而在厨房中忙得不可开交的就是他们的奶奶。

  “这是你们自己的房子吗?”记者问。俩姐弟说房子是租的,他们家住在象山南路,这个店营业已有一个月左右,房子月租1000多元。“我们家里已经开过好几个餐馆了,我们奶奶都炒了好多年的菜”,他们得意地和记者说。据记者了解,此类餐馆大多是夫妻父子店。

  晚10时许,店内的顾客渐渐少了些,一个高峰期已逝去了。这时负责炒菜的魏大妈,拿毛巾擦着汗走进了记者落座的里间。记者问她,怎么会想到要开两室一厅。魏大妈淳朴地笑笑,给了记者一个很“通用”的答案“混口饭吃”。(记者钱鹰飚、罗峰实习生龚玲、程莉莉)

  为了能找机会和老板聊聊,我们在永人巷最深处,特意找了一家年轻老板开的店。

  记者找了个座位坐下,便主动和老板搭讪。老板果然很随和健谈。聊天中我们得知他姓李,并非永人村的村民。据他介绍,这里的经营户大多数都是从外村或外乡来这里租房做生意的,租金不便宜,像他这样的店每月都要一千多的租金,大的店更贵,但利润也还不错,一天下来流水帐都有一千多元,听说有赚头,我们就像取经一样向他请教开业的成本,他默算了一下,说道像他这样的店,只请两个零工,加之店面、水电费、经营工具的前期预算,大概四五千元就可以开张了,当我们询问照要多少时间和费用时,他笑着摇摇头,说我们还太年轻了,如果要证那花的钱就太多了,以后到期缴税又是卫生又是环保,就赚不到多少钱了,再说这边也没人查,在这里几乎所有的店都没有办理任何经营手续。

  记者问如果居民因为二室一厅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而向有关部门举报怎么办?小李不以为然地表示南大这边经营二室一厅已有七八个年头了,附近的居民早该习惯了,他在这儿做了一年多还没听到有谁找他店里提什么意见的,其实提了也没用,就像环境、卫生问题,油烟问题也是没办法避免的,多一道工序就多一道成本,反正有句俗话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再说来这吃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学生,便宜,方便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话虽这么说,但小李还是跟我们说起了一次检查时的情形,当时刚查到前面的一两家时,后面的店就闻风而动,当他把自己和客人都关在拉下的大门里时,心里很是沉闷,有点做贼的感觉。

  小李和记者说,其实他也很希望两室一厅能够统一管理,毕竟正规了才能求得发展,只是希望有关部门在收取费用时也能视此类经营的详细情况制订标准,到时他一定积极努力配合,毕竟偷偷模模做生意的日子不好过。(见习记者白菲实习生杨柳)

  “艳艳两室一厅”的熊女士说,开“二室一厅”并不赚钱。据她介绍,每月房租要1000多元,请了一个厨师和一个服务员每月要付工资1000元,上个月,一个厨师嫌600元的月薪少了,就没干了。记者没看到店里有任何证照,“你又不用交税等费用,怎么不赚钱?”她马上反驳“证件虽用不着办,但卫生防疫部门每月要来收征100多元”。记者说厨房的油烟排到外面,周围居民有没有意见,她显得很惊讶,说从来就没听到周围邻居关于此事的反映。她还说当初开店时已考虑到油烟会很重,打算花钱安装油烟过滤装置,但投资太大承受不起。她和记者说,她想筹备开一家大一点的酒家,现在已联系好了厨师。

  据了解,在居民家开一家“二室一厅”约投资1万元左右,而开一家中档酒家,光是安装一套七层油烟过滤网就须投资上万元,排除烟雾可通过环保部门的检测,并取得环保合格证,不会对附近居民产生影响。

  据老板熊女士介绍,她原本是一名裁缝师傅,16岁开始从师学艺,后来独立开时装店。看到身边一个又一个开“二室一厅”发财的人,2002年,她转战到马家池巷,决定改行开小餐馆,这里“二室一厅”的生意竟出奇的火爆,第一个月足足赚了几千元,食客多为附近写字楼里的上班族。(本报记者沈勇跃)

  在与另外一家餐馆负责人聊天时,记者问到,“你们这些餐馆平时是怎么样应对周围居民投诉等敏感问题的”,该负责人笑着“透露”:沿江路地段的一套“两室一厅”月租金一般都在1500—2000元不等,临街的“两室一厅”要更贵些,像他们这样两套连通的“两室一厅”,月租金共需3300元。如此之高的租金,如经营不好老板便要遭受“打击”,如再加上周围居民对此有意见等,那要开下去就更是困难重重。所以,要经营好餐馆,关键要老板学会“做人”,老板的个人交际能力很重要,上到疏通关系,办各种证件,应付各种各样的形式的检查;下到应付住在附近居民的投诉,要面面俱到。她和记者说,为了不让这栋楼房的住户对他们餐馆有意见,这栋楼所有居民每个月的水费都由他们老板包了。(本报记者沈勇跃)

  用餐期间记者与老板娘搭讪,老板娘也非常热情。她和记者说,这里地处市中心,周边单位比较多,由于厨师的技艺不错,目前拥有一批固定的回头客,每天晚上都能吃上二、三十桌,从早上买菜、洗菜到晚上洗碗、扫地没空闲时间,姐妹俩夫妻干活都来不及,还专门请了个小姑娘来帮忙。房子是自己的,但一个月的开销也不小,人工费、水电费、卫生费等等。尽管开业三年多以来生意一直不错,但由于价格实惠,也没赚到什么钱。现在孺子路餐饮业越来越红火,生意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来“两室一厅”餐馆就餐的人大多是附近居民,就记者接触到的就餐者而言,他们一般认为这里较为方便,就近可吃夜宵,而且相比于街上的餐馆价格要便宜。

  曾在记者旁边用餐的徐女士说,她家里住在铁路五村,她同丈夫经常在这带的“两室一厅”就餐。她说,两室一厅“实惠、方便”,再说尤其是晚上10点钟以后,“两室一厅”生意的火爆足以说明它有很大的市场,街道、社区内的居民很多会来这里宵夜。

  住在南昌钟鼓楼的徐女士说,她去“两室一厅”吃的时候不多,不过她认为“两室一厅”的确是“经济实惠、就餐方便、口味地道”。与朋友在一起也不担心菜色、金额能不能上“台面”。徐女士笑着说,在“两室一厅”里吃,无论怎么点菜也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口袋”问题,去大酒店可能就要想着钱包,划算着吃了。而且,“两室一厅”也为仨仨俩俩的好朋友聚会、谈话提供了一个好场所,不可能每次都去大酒店。(本报记者钱鹰飚)

  尽管“两室一厅”餐馆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南昌市场上却有着如此多的“两室一厅”餐馆,而且家家“两室一厅”餐馆都是食客络绎不绝,那么到这吃饭的都有些什么人呢?

  一位餐馆的负责人称,每天到这一带来吃饭的食客各种消费层次的人们都有,有不愿自己开火做饭的、常年在此包餐;有有钱老板吃腻山珍海味到此换换口味的;也有一些工薪阶层到此请客吃饭的;有时还会有许多大学生来此聚餐聚会等。她称,之所以他们这些“两室一厅”餐馆会如此跑火,还在于他们的消费定位很广,既面向消费层次较高的人,又面向中、低层消费者,对消费层次中、高的顾客,他们就推出“特色菜”,对消费层次低的顾客就推出“实惠”的家常菜。(本报记者王剑华、见习记者徐娆、实习生朱锋)

  “两室一厅”餐馆看似给一些到此用餐的顾客带来了一些实惠和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家住沿江路里洲小区的李先生反映说,里洲小区15栋附近的几家“两室一厅”排的污水已将下水道严重堵塞,现在污水反涌出来弄得附近臭气熏天,而餐馆厨房里排出的油烟和热气更让大家无法安睡,尤其在这炎热的夏天。夜晚,一些餐馆占道经营,再加上一些用餐者停放的车辆,将附近弄得“水泄不通”,喧闹和油烟更是使附近居民怨声载道。(本报记者王剑华、见习记者徐娆、实习生朱锋)

  开网吧的范先生对记者说,“两室一厅”的酒菜比起饮食一条街的酒店来说口味也比较“家常,价格也便宜不少。

  “但是,如果‘两室一厅’开在我家的楼下,我是不高兴的,我肯定会去投诉。因为业主都没有很好的油烟净化措施,大量的油烟飘进窗口;而食客们又吃到很晚,喧闹的噪声冲进耳朵,这些都对居民的身体健康有严重的损害。”范先生很直白地表达了他的想法。所以,他认为对“两室一厅”反映最大的就是楼上的居民。(本报记者钱鹰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