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孤老、社区食堂……宝山让老年人日常生活更加便利!

时间: 2024-03-23 13:52:43
作者: 保健品类

  炎炎夏日,老人的日常生活便利吗?下厨房、做家务有困难怎么办?宝山社区可提供哪些服务,还有哪几个方面需要改进?让我们大家一起去宝山区老龄化程度排名第二位的淞南镇看看吧~

  早晨8点多,家住嘉骏香山苑的楼杏李老人就开始期盼门铃响起。9点,铃声响起,楼阿姨露出笑容:“是小程来了。”

  小程名叫程翠华,是淞南镇为老服务中心的一名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为孤老提供免费上门服务。因为楼阿姨在预约时就已说明需求,程翠华进门后打过招呼就开始忙碌起来。扫地、拖地、铺床、擦灰、整理桌面、烧菜,手脚十分麻利。

  “阿姨,头发刚刚剪过啦,灵的!待会手指甲要帮你剪吗?”程翠华一边做事,一边关心着老人的近况,询问她还有什么需要帮忙。“没事的,你慢点做,不要急。”说着长兴岛口音的楼阿姨坐在椅子上,把一瓶盐汽水递了过去。虽然相识并不久,但楼阿姨已经对这位“小阿妹”竖起很多次大拇指。

  居委工作人员和记者说,楼阿姨今年68岁,在小区已经住了10年。目前家中失独,相依为命的老伴于去年过世,自身又因交通事故造成手部残疾,一直是社区的重点关爱对象。今年6月,淞南镇启动“亲亲颐家”为老服务项目试点,将包括楼阿姨在内的180名孤老纳入名单,提供生活照料、医疗陪护、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托底服务。

  “一上午有小程在,心里很开心。”从老人的话语中可以听出她对陪伴的需求。上周为老人上门无偿理发的理发员王艳也发现,看到自己来了,老人变得格外健谈,会主动聊起她年轻时的事情,讲起故去的亲人。“阿姨讲述的时候很平静,我听着却已经眼眶含泪。”王艳说。

  老人还有别的难处。比如楼阿姨准备申请残疾证,要去距离家几公里外的淞南镇社保中心办手续。前几天,程翠华听老人说起这件事,便主动提出陪同前往。“阿姨之前住过院,走路时间长会头晕,外面又很热。我正好有电瓶车,就带她一起过去了。”

  以往一些为老服务主要是针对80岁以上高龄人群。眼下,“亲亲颐家”项目扩大服务覆盖面和服务内容。在淞南镇社会事业办相关负责人看来,这些“沉默的少数”同样需要关心关爱,既要保证他们在生活上得到照顾,也要让他们的情感有所慰藉。据介绍,淞南镇将根据托底型、提升型、定制型人群的不一样的需求,提供助养、助居、助医、助乐、助洁、助急六大类16项服务。项目把淞南镇180名孤老作为服务对象开始试点,后续将根据成效逐步扩展服务对象至其他独居老人。

  在楼阿姨床边,能够正常的看到已经安装好的“助老一键通”设备。从外形上看,设备像电子闹钟,其核心功能在于若发生紧急状况,老人能马上按下设备上方红色的“一键通”按键,为老服务中心、城运中心、社区会立即收到信息,派出专业救援人员第一时间介入处置。点击“电线服务平台取得联系,预约各项为老服务内容。

  但实际体验下来,“助老一键通”还有不少改进空间。比如,系统稳定性有待改善,老人说话时接线员多次表示听不清楚,需要老人不断复述。又如,老人信息档案还未形成,预约服务时要“自报家门”,提供姓名、地址等信息。此外,有的老人只会说上海话或口齿不太清晰,接线员应做好应对方案。对此,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目前系统还在不断调试改进,正式开通后将确保功能完善、操作便利,并形成考核机制。

  高温天气里,买菜、做饭都成了煎熬。对于许多老人来说,家里只有一两口人,烧一顿饭经常要吃两三天,菜放久了品质和营养都没有保证,而他们又没有叫外卖的习惯。这种情况下,扎根社区的家门口社区食堂成了首选。

  上午,在淞南路上的五分之一社区餐厅,门口的面点和熟食档口已有不少老人在排队购买。餐厅相关负责的人介绍:“熟食档口是近期新设立的,主要售卖本帮口味熟菜,而面点档口经营一年多来已成为街上的“网红店铺”,不仅老人喜欢,很多年轻人和周边的上班族、工人也经常排队购买。目前,档口从早晨6点半营业至晚上7点,一天可以卖出8500个包子,有的顾客一次要买走20多个包子。”

  市面上包子铺不少,这家为何受欢迎?品种丰富是原因之一。荤包、素包、烧卖、馒头、花卷系列中各有三四种选择,口味有甜有咸,其他的还有茶叶蛋、豆浆、黑米粥、南瓜小米粥售卖。更重要的原因是价格实惠。鲜肉大包售价2.5元/只、香菇菜包2元/只、刀切馒头1元/只、黑米粥3元/份。上述价格是普通零售价,价目表上还有一排敬老为老价,相较前者更加优惠,比如鲜肉大包仅售2元/只、香菇菜包仅售1.6元/只、刀切馒头仅售0.6元/只。在餐厅入口处的灯箱广告和南面的广告牌上都清楚标注:此处为淞南社区为老爱心助餐点,凭上海市敬老卡可享受优惠价。

  此外,灯箱广告上还有一排红字:凭上海市敬老卡,一大荤、一小荤、两素菜、一例汤仅需12.75元。餐厅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这是专为老年人提供的优惠套餐,公司每周会出一份菜单,确保一周七天菜品不重样。

  正在用餐的沈雪君老人介绍了当天中午的套餐,不锈钢餐盘内分别装着红烧牛肉、肉糜豆腐、毛豆炒玉米和清炒油麦菜,配有米饭和紫菜蛋花汤。上午10点半,档口开始营业,从旁边联华超市买好东西的沈阿姨走进来,购买了一份套餐。“这里的饭菜经济实惠,口味也好,关键是干净卫生,比我以前单位食堂做得还要好。”沈阿姨说,自己今年83岁,一个人住,之前买汰烧曾不小心烫伤过手臂,社区食堂开了之后常常在这里吃午餐,“大热天也不想吃隔夜菜,这里人多,每天的菜足够新鲜。”

  如果不想吃套餐,老人还可以到小炒、砂锅、面点档自选菜品。一对住在淞南七村的老夫妇表示,他们几乎天天光顾餐厅,刷敬老卡打85折后价格很实惠。两人当天点了番茄炒蛋、咕咾肉、山药木耳和两份米饭,原价32元,折后价27.2元。餐厅相关负责人说:“像这样点自选菜的老人也不少,分食几个菜,米饭不够还能添加,打完折平均下来每人消费大概15元左右。”

  中午11点左右,五分之一社区餐厅内已经坐满一大半,还有十几个人在排队点餐。一位居民表示,附近另一家社区食堂就没这么热闹。事实上,淞南七村、八村居民走到那里更近,过来要多走2公里的路。为何舍近求远?一位用餐的淞南八村居民表示:“价格差不多,但这家选择更多,味道也更好,所以多走点路过来。”

  社区食堂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就近助餐,但老人也会“用脚投票”。加上餐厅不仅仅服务老人,同样面向社会开放,一些选址不合理、菜品无法令人满意的餐厅也要做好被市场淘汰的准备。淞南镇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后续将继续做好社区食堂的监管和沟通工作,更好地满足周边人群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