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查看分类

是奇葩还是奇遇?是现代还是现实?镜头下最真实的印度。

时间: 2023-09-24 12:59:05
作者: 新闻动态

  对于我是相同,转换目的地的时候,不断被混乱刷新着脑海中的认知和底线,当离开这一个地区的时候,又充满了无限的留恋。

  有着令人神往的泰姬陵,它的另一面——脏乱差以及各种奇葩的传说,早已盖过它声名显赫的一面。

  走遍世界的老王(Honest King)要去印度商务考察,趁着这个不可多得了解印度的机会,我奋勇报名做了跟班。

  将近两周的时间,一周游玩,在历史背景和文化金三角德里、阿格拉、斋普尔驻足;另一周,在几乎见不到外国人的印度城市考察印度砂岩和瓷砖,了解印度底层工厂生存状况,去供应商家中做客,偶遇印度婚礼,也看到极度贫困的家庭。

  印度时常让人感到意外,对初次到来的我们,所见所闻颇具挑战性,印度的贫困令人震惊,街头的密集的人群让人感觉到窒息。

  老德里和新德里共同构成了印度的首都,这座城市的总人口超过澳大利亚,是全世界人口最多、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世界人口排行:1、德里2700万,2、上海2500万,3、北京2200万)

  飞机从古老的印有花纹的古塔上空经过,苏菲派的祈歌悠扬回荡,男孩在阳光下展示着俊朗的面容。这些致美的时刻拥有让你暂时忘掉污染、忘掉混乱的魅力。

  。如果只在景区游览,干净整洁的程度会让你觉得是在罗马或西班牙的某个历史遗迹之中,而走出景区,可能过一条街的距离,真实的印度就会回来。

  印度人似乎不会做面子工程,也不避讳被世界各国的游客看到他们最真实、最接地气的样子。

  当你坐上汽车就像进入一个时间机器,在混乱而高效的道路上穿梭。说到印度人开车,各种复杂路况超越中国,两个车道可以并排三辆车,三个车道可以并排四辆车,彼此之间距离很近。

  有些车为了方便在紧密的车流中行驶,会把后视镜卸掉,不明白他们怎么来控制变道的时机和距离。道路上也充满了「陷阱」,摩托车、tutu车、牛车、行人、以及逆行的上述所有交通元素,让初来乍到的乘客感到紧张。

  旧德里是我见过的最最混乱的地方,堪比90年代的西安康复路和广州火车站。世界级的红堡和贾玛寺就在混乱的中心,方圆几公里的区域,工人们拖动一袋袋香料、人力三轮车无序穿梭,闲人或走来走去,或三五成群看着大街。

  如果步行这个区域,就会发现更多——比如我们。在Uber司机因为堵车无法接近贾玛寺,他将我们放在了距离贾玛清线公里穿越德里最热闹,也是最混乱的地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本来就只有两个车道,左右两边被停着的各种车,汽车、tutu车、三轮车、牛车占据大量空间。还有等待拉活的司机、放学的学生、讨价还价的客商、搬运货物的工人、路过的游客、看热闹的闲人...全都聚集在路上,即使这样,仍然有淡定的人可以躺在三轮车上露天睡上一觉。

  类似骑楼的人行道很窄,很多位置被街头小吃摊所占据,散发着香味,但没有外国人敢品尝。在这里走上1公里见到的东西就像平时走10公里,难度也很大,但是非常有趣。

  与旧德里连在一起的新德里,道路宽阔、相对现代化,殖民时期的建筑林立,人们从容的在街头漫步,享用各种美食。印度的贫富差距,可以从 Select City Walk

  (直译为选择的城市走廊)说起。名字起的毫不掩饰「选择」之意,深得印度上流社会的欢迎。

  这座全首都最豪华的 Shopping Mall里,衣衫褴褛者会自知之明不来参合,里面各种白富美,外面各种豪车等待接人——同样来自于贫苦大众的司机们,一边将宾利擦的一尘不染,一边和街边的「黑车」司机聊着天,互不越界又彼此融洽。

  Select City Walk比起国内的商场在规模上略有逊色,对于看惯了奢华的我们来说,里面不能说多么高档,品牌不见得多么奢华,但英文普及程度甩我们好几条街。

  似乎这里任何一个人都能说流利的、标准的英语,包括客人、服务员和保安。一楼的乐高活动,主持人用英语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三楼的Papaya餐厅,前台服务生的英语好到令我汗颜。

  对了,还在这里喝到了印度最好喝的蜂鸟啤酒(kingfisher Beer)。

  所以不必望而却步,德里是一座屡遭重创又重获新生的城市,帝国的残迹几乎遍布每个街区,以至于如此精彩纷呈,仿佛自成一个国度。Train

  说起印度的火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印象,很多人挂在车厢外的情景,似乎是最多被提起的。

  印度是铁路运输大国,各种车次、车厢混杂,旅客很多,可以看出来是大多数人首选的交通工具,火车开行中不关门,或者门很容易打开,当你想吹风的时候能自行打开车门,感受湿润的风。

  印度火车速度不快,站台长,有的站台可达1公里以上。火车进站时会缓慢的「遛」一段,不下车的人会挂在车门向外张望,下车的人可以随意上跳下窜——反正速度很慢。

  在印度坐火车,有一些熟悉的感觉。车站与火车车厢与80-90年代的中国春运有些相似,人多且无序

  车厢等级跨度较大,从两人的一等座包间,到铁质座椅、拥挤的低等级硬座,用钱这个筛子过滤出人们到底属于哪个社会阶层。

  物理隔离,中间没有连接通道,就像延续几千年的种姓制度,想要跨越等级,连门都没有。在印度,人们通过你自己种姓有着高低之分。低等的姓氏认为这都是命中注定的,自己不配拥有高等的东西。

  好奇去体验。最震撼人心的是两座火车站外广场(或称之为街道),人口密度,混乱程度一开始令我们感到危险,但实际上没有治安失序的情况出现。小摊、人流、车流交织在一起,拉座的司机不厌其烦地推销自己,我们担心陷阱太多不敢尝试。

  其实有点像90年代末,每个城市最乱的是火车站,很多城市的公安局甚至成立站前分局专门管理火车站的区域。

  你能相信泰姬陵就被建造在这里?火车站没有大型的候车室,站台很长很宽敞,人们在站台上候车,晚上铺个毯子就能睡觉,老人小孩都是这样。

  一等空调卧铺,包间空间较大,安静,床铺较为宽敞,每个乘客都是新换的单子,舒适度较高。印度的仪式感随处可见,每个一等座乘客都有一个折叠桌子,专门

  用餐或者工作。▲二等车厢的旅客。二等座空调卧铺相对来说人稍微多一点,印度轨道较宽,排列方式比较特别,一侧和我们的祖国的火车一样是4个铺,另一侧顺着火车还有一个上下铺。

  感觉这个等级的车厢比较人性化,只要掏了相应的钱,可以几个人挤在一个卧铺,只要自己不觉得挤,列车长是没有意见的……

  在一列火车上,遇到了两名给领导做护卫的铁路警察,实枪核弹和我们聊天。眼看快到饭点了,级别高一点的警察背着枪要到我们包间里坐坐,我们欣然答应。不一会,订餐的人来了,问我们要几份饭,我们看了看这位警官。他倒是毫不客气,说要5份(我们有4人),5份就5份吧,反正也不贵,就当请他了。

  半小时后送餐的人来了,只给我们送了4份餐,我们正想理论为什么少送一份,送餐的人说,那位警官在前一节车厢就把他那份拿走啦。看来印度警察收入也不高,能蹭一顿是一顿。

  低级别车厢大多数是本地人乘坐,还有一些体验生活的西方背包客。没有空调,白天很热晚上很冷,我们没体验,只是拍了些照片。

  女性专用车厢,到站后有警察进车厢检查,我亲眼看到警察把一对情侣中的男生赶下车。当然,对于高等级一点的车厢不分女性专用,但是在考虑到一等座包间这种私密空间的时候,铁路部门会优先把女性安排在一个包厢之内。

  似乎每个列车长都喜欢拍照,似乎每个列车长都会让我「等一等」,然后整理好他的领带,穿上他的西装,拿起红绿旗帜,好好摆个pose。

  坐着火车来到了Kota,拉贾斯坦邦南部的一个工业城市。这座城市距离一个印度虎保护区很近,但基本上没有游客光顾这座城市。

  在新德里见到的印度已经很接地气,在Kota,又刷新了对印度的认识,这是跟团或者走景点了解不到的。

  Kota是一座工业城市,以石材闻名于世。与其说是工业,不如说是散布在城乡间的采石厂与石材加工厂,供应天然砂岩用于印度的市政,以及布置西方人精美光鲜的庭院。

  这里的生活还不及庭院光鲜。几个不上学的孩子在空地上玩耍,他们的父亲在对面的石材厂做苦力活,

  这样的孩子分散在印度的城市与乡间,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亦很难改变自身的命运。

  来Kota,是因为老王的供应商小V的工厂在这里。小V是一个90后,父亲是警察,退休后投资了一个石材厂,由小V和弟弟一起经营。

  借老王的光,有机会走入小V的家,小V算是印度的中产阶级,有产业,聪明勤奋,有想法,懂互联网,向国外出口产品,生活水平在当地不错。

  这是一个7口之家,小V一家三口、小V的父母、小V的弟弟和弟媳,住在一栋房子里。房子是三层独立的房屋,一层是客厅、会客室、祈祷室和厨房,有一个大大的院子;二层是四间卧室,有一个很大的阳台晾晒衣服;三层是三间房子,房子整体面积还不错。

  进房间要拖鞋,屋内收拾的很干净,物品规置的很好,与外面的脏乱差一门之隔,仿佛不是在印度。

  小V说,印度的大部分女人是不工作的,每天在家做饭、带孩子、做家务,所以家里比较整洁。

  刚一进门,女主人就开始忙着准备早餐,丰盛的点心、米饭,再配上好喝的玛莎拉蒂(Masala Tea)。

  在家里吃饭,主人为了表示欢迎,第一口是要一个个喂着吃,刚开始觉得很奇怪,后来习惯了就入乡随俗了。喂的饭是同一碗吗?不是,每人一份饭,主人会拿起你的那份来喂你,吃饭是分餐制,即使是咖喱也是用公勺盛到自己的碗里,还是比较讲究卫生的。

  来到印度人家里,更了解这里的生活。印度给人的感觉是,酒店、自己家、景区、公司,都收拾的干干净净,物品摆放有序,洗手间一尘不染,但是进入到公共区域就是原始状态了,地下扔的什么都有,也没有人打扫。公共管理缺失,似乎没有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市政和街道卫生,市民也不讲究,随地乱扔垃圾。

  第二天又来小V家吃晚餐,主食是各种各样的饼,女主人一边烙,这边的男士们一边吃。配菜有蔬菜(生的黄瓜、洋葱、胡萝卜、番茄)、各种口味的咖喱和米饭。印度人比较重视家庭,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用餐是很温馨的时刻。

  对于印度教徒来说,周五是一周中很重要的时刻,晚上小V开车带我们开车去了一座印度教神庙。这座神庙屈居一座四层楼中的一层,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独门独院,而它的旁边是养羊的羊圈,羊油味儿是不是的飘来。

  不易,人越多的地方穷人越多。能靠自己奋斗成为上流社会的人都是赢家,在底层活着的人仅仅是为了活着。

  对于有钱人来说,也没办法避免的在尘土飞扬、垃圾满地的城市中生活,他们只有想尽一切办法,让下一代去国外发展,寻求更好的生活。「不可思议的印度」

  ,不只有贫穷和混乱,美轮美奂的建筑和令人心动的时刻下期再讲,敬请关注。下期预告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